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1/2页)
    第二十章    【第十章】    用过早膳,公孙然和芙蓉坐在厅里喝茶。    冯玉豹穿着朝服前来。“末将冯玉豹见过六王爷、六王妃。”    “起来吧。”    “是。”    “本王昨天让你办的事,你进行得怎么样了?”公孙然问。    “启禀王爷,陕北一带原有七处马市,但近来因马源不足,皆己歇息多月。”    “谁是陕北最大的马贩?”公孙然又问。    “陕北的马贩多数是兼营皮革生意的小贩,并无经营规模较大的马贩。”    “喔,那咱来淡谈陕北的马贼吧。”公孙然打开扇子,闲适的说。    “陕北的马贼原本多在塞外活动,近来却越来越猖狂,老在边城闹事,最大的马贼头儿叫莫娜英,她吸收了塞外的游牧民族,到处行抢,抢了就跑,真教人伤透脑筋。”    “莫娜英?”公孙然以扇柄轻敲自己的额头。    他忽然想起十几年前自己正在书房里为了一个“莫”字想不出合适的对子,父王站在身后,突然抱起他,让他坐在膝上,诉说着昔时平乱的往事。记得父王说西征时曾平定一个回回族姓莫的头儿起的乱事,当下让他灵感涌现,很快填出一阙词,还因此赢得父王许多礼物。    这莫娜英会和那被剿平的回回族有关吗?    公孙然闭起眼睛养神,所有人沉默的候在一旁。    半晌。    他才又问道:“冯玉豹,你说这半年来有贼人混成商旅入城洗劫百姓,都洗劫了些什么样的人?”    “说来这件事真是教人好气又好笑。想那批马贼他们费了好大的劲进城打劫,偏偏洗劫了两个穷人,一个是城北打铁的,另一个是城西的工匠,两个人苦哈哈的,可能是劫不到什么钱,就干脆把那两人都给带走了。”    “那两人叫什么名字?”公孙然问。    “一个叫忽里图,另一个叫多尼索。”冯玉豹答。    “被劫的都不是汉人吗?”    “不是。这两人是十九年前先皇西征平定回回族乱事时带回的降民。”    “这松子岭内究竟有多少当年战役所留下的回民及回将?”    “启禀六王爷,当时降将及降卒计有一百八十人,降民三百人。”冯玉豹答。    公孙然看了看冯玉豹的脑袋,想着:这脑袋没让莫娜英给摘下来还真是好运。“算来,你还真是个福泽延绵的人呢。”    冯玉豹以为这是六王爷在夸他。“喔不,这全是当今皇上德泽深厚庇荫末将。”    冯玉豹说得虔诚至极,听得芙蓉和曾岳都忍不住想笑。    倒是公孙然一脸正经。“玉豹,马上去帮我准备一些玉石及商人的服饰。”    闻言,冯玉豹立即转身去准备。    芙蓉及曾岳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公孙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曾岳!”    “下官在。”    “本王要亲自去探探这莫娜英的底,你留在松子岭好好保护王妃。”    曾岳心里老大不愿意,可看六王爷那神色,显然没商量的余地,只好闷闷地答:“是。”    “那倒不必。我武艺高强,不需要曾岳保护;倒是你,既文弱又没武功,还是让曾岳跟着你去吧。”她说。    “喔,我担心的不是你的安危,是怕你会闯出什么祸来,坏了我的计画。”说完,对曾岳使了一记眼色。    曾岳这才明白,王爷是要他将芙蓉看好。    他对王爷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指示。    “王爷请一切小心。”曾医对公孙然说。    “放心,本王不会有事的。”    一个时辰后。    公孙然已换好服装,扮成商人模样骑上马,坐在马背上深情地望着芙蓉。    看他形单影只,她心里感受复杂,说不清到底是不舍多一些还是担心多一些。    “什么时候回来?”最后她就只问了这么一句。    “办好事情,很快就回来。你乖乖在这里等我消息。”说完,对她颔首道别,随即策马离去。    “六王爷这样独自去冒险,到底妥不妥当?安不安全?”她担心地问着站在身旁的曾岳。    “王妃您放心,王爷从不做没把握的事,他不会有事的。”曾岳说。    “你这是在安慰我吧?那莫娜英听起来像是个本领高强的人,而你家王爷却只会琴棋书画,却妄想去打探什么消息,这情况像不像是鸡蛋碰石头?”她道出心中的疑虑。    “如果王妃不放心,下官马上派人去打探消息。”    “与其打探消息,还不如派人跟在王爷身后保护,岂不更好些?”    “启禀王妃,这么做王爷会知道的。”    “嗟!我们暗中做的事他怎会知道!”    “王爷出门前已料到王妃会这么指示,故而事先交代不准派人暗中保护。”    什么?他早料到?她还真是败给了他!    也只好希望他真能料事如神,平平安安回来了。    可公孙然心里打定了主意,偏不让自己平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