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好你个邓希晨 (第1/3页)
第二十章 好你个邓希晨 几乎是全船上的人都知道我将阿巴亥给吃了,光看她容光焕发的样子还有是不知道呢。我也是万分得意,四个女人中现在就剩下铭岚了,这个跟随我最久的女人,她的命运也同其他人一样逃脱不出我的手心,嘿嘿。 船一过扬州速度快了起来,经镇江、常州、无锡直抵苏州,一路上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化,往来的船只也逐渐增多,真不愧此时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果然人烟稠密。 这苏州可是名人荟萃的地方,尤其是明代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可都是苏州人,当然了更有名的自然是苏州的园林,我心里打算趁着这次一定要看一看,现代的时候曾经到过一次苏州,那次匆忙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狮子林和藕园,最有名的拙政园、留园以及沧狼亭都没有去过,成为一时遗憾,不想这次有机会见到原始的真容自然是高兴。 女人最好热闹,何况是这些来自关外和朝鲜的女人,跟本就没有见到中原的繁华景物,光是在扬州就已经流连忘返,玩得不亦乐乎,到了苏州就更是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找不到东西分不清南北。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现代的喧嚣和古代的繁华完全不同,各式各样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给。更让人炫目的是街上的行人,这些人中有很多是文人,一看那衣着打扮就知道,只是这些人穿的未免夸张,一个个大红大紫的,言谈举止也都浮夸,这让我想起一首诗来:“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或许是此时江南的真实写照吧。 见我东张西望,邓希晨不禁好笑,他家就在江南,于这样奢华艳丽的衣装早就见怪不怪了。将我们领到一家酒楼,酒楼的掌柜连忙上来打招呼道: “呦,这不是二公子么,真是好久没有看到你了,最近您去哪里了,小的们都经常念叨着您呢?”显然那掌柜的是认识邓希晨的,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看来这邓希晨在苏州还是有些名望的,可是他家不是在嘉定么?我心里犯嘀咕。 “哦,只是出了趟远门,不是和你说过了么,家里的事情我不再管了,也别叫我什么二公子。”邓希晨冲那掌柜的道,随后向我说道: “这个松风阁的鱼做的还是不错了,先生到了苏州不能不尝一尝。既然到了苏州今日就由我做东来宴请先生和众位夫人吧。” “好啊,我就尝尝这个松风阁的鱼。”我笑着道,那掌柜的见邓希晨对我如此尊重,还以为我是什么富商对我加倍的殷勤,将我们引到了二楼的一个临街的包间,举目望去熙熙攘攘的街市尽收眼底。 邓希晨点了几道菜,那掌柜的亲自伺候跑上跑下的好不忙活,见我们不解邓希晨解释道: “不瞒众位,这松风阁是我家的产业之一,前些年家父曾经让我来打理苏州的生意,所以在苏州住了一段时间。只是我生性好动,对这钱财之物又十分反感,没到一年就放弃经商四处游学了。” 原来是这样,真是不明白还有人对钱财之物如此反感,我看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钱这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了。不过也幸好他出来游学,而且这一游就游到了朝鲜,要不我哪里来的这样的便宜保镖,我就觉得邓希晨的家世不一般么,要不怎么能还有家将和他到朝鲜呢,于是我问道。 “不知道邓兄家里是做什么生意?” “没什么,盐商。”邓希晨淡淡的说道,他全然不在意,我却吃了一惊,说不出内心中是振颤还是狂喜。在这时代盐是各行各业中暴利最大的,正所谓“人间百味盐为上,各行利润它最高。”没想到邓家居然是盐商,我脑筋不断乱转,好你个邓希晨啊,这么大的事居然一点都没有向我透漏过。 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子,更是“开门七件事”中不可缺的一件。俗话说:“人间百味盐为上”…嘴再刁也没有听说过,有谁不吃盐的。 盐比黄金贵的说法很实在,在农业经济时代,在国家宏观经济、特别在财政收入中,盐所占比重都很大。所以,无论怎样改朝换代“盐”的生产经营都是国家一级垄断。历代王朝在赋税中把盐计划单列,专门设有司衙门管理盐政,当时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叫“引纸”…盐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简单的说“盐引”就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油票”、“肥皂票”差不多。做一个不甚恰当的类比…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