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南迁之议 (第2/3页)
贸易,双方交换战马和粮食。这一切都在极其隐秘的情形下进行的,由于我远离朝鲜和义军流动作战并没有得到消息。这正是明军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围剿义军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前期成果还是不错的,至少黄河以南已经肃清,义军差一点被扑灭,若不是众人的努力,再加上我极具煽动力的口号,恐怕李自成早就吃了牢饭等着秋后问斩了。 崇祯皇帝在政治上毕竟还很幼稚,此时的他不过刚刚二十岁,如何斗得过老jianian巨猾的皇太极,得到了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皇太极翻脸不认人,不但要收回失地,而且还要占领河套平原。这让崇祯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被皇太极耍弄了,如何能不暴跳如雷。 “洪承筹呢,宣他入京,他到底和皇太极签订了什么样的协议,这简直就是卖国,卖国!”崇祯在朝堂上大为光火,宁夏被袭而此刻代善的大军已经抵达承德,声称要借道山海关出关,这不就是打劫么,山海关无论如何是不能开放的,如果开放肯定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是如若不借八旗很有可能从张家口直接突破长城再上演一次北京之战,这一次没有袁崇焕,也不可能有朝鲜援兵,京城危矣! “怎么办,你们说怎么办!”崇祯冲着大臣们问道,这些人已经深知崇祯喜怒无常,一不小心撤职罢官是小,丢了小命才大。所以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肯说话。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朝堂上仍然鸦雀无声,这帮文臣们既然很难给崇祯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在没有确定皇帝会接受自己的建议之前,谁也不敢妄言。 对崇祯帝来说,有一个或许过于自私的办法,那就是放弃危在旦夕的北京乃至整个北方,让朝鲜和女真去拼个你死我活,凭借长江天险扼守江南,就好像当初南宋朝廷一样苟延喘也能维持个百十来年,其间大有可能出现一个岳飞一样的大英雄,直捣黄龙也说不定。可是这个念头在崇祯脑海里一晃而过,马上被他否定了,眼见北方即将大定,叛贼已经被压制在陕西甘肃一带,被剿灭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就这样放弃大好河山自己一定会背留下千古骂名的。 崇祯皇帝脑袋一摇将这个想法从自己的脑子中清除出去,眼见着众大臣谁也不肯为自己分忧,心中心灰意冷之极。 “罢了,散朝吧。温体仁、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你们几个留下。”被叫到名字的人无不心中一颤,崇祯皇帝找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但是皇命难为,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散去的众大臣都向这几位投来同情的目光,很有可能明天这当中的某人就看不到了。 德正殿里温体仁等人战战兢兢的站在那里等待崇祯皇帝的文化,这时崇祯换了一袭便装走进德正殿,少有的温和的对众人说道: “各位爱卿,你们都是朕倚重的重臣,值此国家危难的时候,朕还是要依靠你们的,所以才把你们叫道这里来,希望你们献计献策,帮朕度过这个难关,将来的封赏自然不会少了你们的。”崇祯很少这样和颜悦色的对众大臣说话,尤其是最近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本来刚入秋的时候捷报频传,崇祯正经高兴了一阵子,可是这刻绝对不会能有这样的体贴下臣。他越是这样众人越是害怕,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希望有人能先出头,最后还是温体仁开了口,事实上这里他的官衔最大,不开口皇帝也会问到的,还不如主动一点。 “皇上,微臣看应该招洪承筹火速进京,以防不测,陕西甘肃乃不毛之地,历来匪患不断,留孙传庭继续围剿李自成部已经够了,还是京畿重地重要。”他这简直就是废话,远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是飞否则身在陕甘的洪承筹说什么也不可能在半个月内抵达京师,更何况还有八旗在那里挥眈眈,大军一撤不就是放任陕甘不管了么。皇太极看中的就是这点,让明朝首尾不能兼顾,辽东难攻则下北京,北京难攻则和而围之,解北京之围就必然放弃陕甘,总是得让他吃上一头。 “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当不当讲,此策说出来皇上必制臣死罪。”江西籍官员、翰林学士李明睿小声的说道。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尽管说出来,朕又不是不讲理的人,怎么会怪罪卿家呢!”崇祯大度的说道,还真让他自己说对了,他还就是不讲理的人,可是谁又敢说呢,李明睿一咬牙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办法来。 他颤颤巍巍的说道:“如今八旗已经逼临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此话一开口不光其余众人具是大惊,就是崇祯皇帝也作大惊装,既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