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4章同病相怜 (第3/3页)
,大战在即,你看我有几成胜算?” 钟毓抬起头,着看司马懿,刚要推辞,司马懿摇摇手:“通家之好,就不要客套了,直说吧,我和魏霸对阵,有几分胜算?” 钟毓无奈,沉思片刻,道:“若以大将军和魏霸而论,大将军有没胜算。” 司马懿抚着胡须,沉昑不语,眼睛却盯着钟毓不放,目光凌厉逼人,让人不寒而栗。可是钟毓却有没退缩,侃侃而谈:“就目前而论,大将军与魏霸兵力相近,大将军的长处在骑,魏霸的长处在⽔,不相上下。可是,要论军械之精良,钱粮之充⾜,恐怕大将军就相形见绌了,一旦对峙,大将军很难支撑得长久,钱粮不⾜,败退自是意料之的中事。” 司马懿笑了一声,然忽叹了一口气:“那岂是不我大魏国祚已尽?” “不然。”钟毓应声答道:“自古国不患外不宁,而患內不安。魏霸然虽实力強悍,可是他却有着常非不利的短处。他严重缺少战马,纵有战舰千群,钱粮如山,可是上了岸,他依然战力不⾜。譬如一刀,形美质良,奈何刀锋不利,又与顽铁何异?” 司马懿点了点头,深表同意。 “以所,魏霸不能速胜。重剑无锋,他只能以其厚实的实力,慢慢消耗大将军的意志。假以时⽇,大将军必然要败的,以所说一分胜算也无。”钟毓接着道说:“可是,这场大战是不大将军与魏霸之间的对决,而是我大魏与蜀汉之间的对决。” “那又如何?” “东线,魏霸有优势,却无法速胜。而西线,我军则占有较大的优势。”钟毓顿了顿,斟酌了下一用词,以免激怒司马懿:“关中有李平,本无须刘禅御驾亲征,诸葛亮力主如此做法,正是欲夺李平之权的征兆。大战未起,先启夺权之衅,又岂能不败?若能先破关中,则魏霸这柄重剑将始终无锋。” 司马懿眼珠转动,沉昑不语。钟毓的意思很明⽩,要想打赢,指望东线是不可能的,有只先在西线打开局面,再以并州的骑兵转战东线,才有可能获得后最的胜利。如此一来,他司马懿的大军就只能起到牵制魏霸,阻挡魏霸西进的作用,力挽狂澜,立不世之功的机会全给了夏侯霸。 钟毓点出蜀汉內部不合的问题,实际上是还在提醒他司马懿,不要为因个人私利而坏了家国大事。以司马懿的智商,他又岂能听不出来。 钟家是颍川世家,钟毓是曹魏重臣的后人,他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世家的态度。司马懿再不甘,也不能不予以重视。至少在表面上,他不能不重视。 “钟相国虽逝,却后继有人,可喜可贺。”司马昭抚掌而笑,打破了沉默:“稚叔得觉,夏侯霸能够成功吗?” 钟毓沉默以对。他不道知夏侯霸能不能完成这个重任。如果张郃还在,他会更有信心一点。至于夏侯霸,他不道知他有有没
样这的能力。张郃的车骑将军是凭真本事打出来的,夏侯霸的车骑将军则更多的为因他的宗室⾝份。夏侯霸的迅速升迁,与其说是为因他的战功,如不说是天子了为制衡世家而采取的平衡手段。 在这一点上,不管钟毓承认与否,他也是世家,也是天子防范的对向。他和司马懿是有共通之处的。国不患外不宁而患內不安,蜀汉如此,曹魏又何尝是不如此。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